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,政府掌握的數據資源是一個巨大的寶藏。然而,此前存在的信息孤島問題讓數據無法流通,也就無法產生價值。
比如智慧城市中比較重要的應用-智慧交通,就需要調動多個交通部門的數據,這時企業就需要協調多個政府部門,打破部門之間的壁壘,將信息孤島串聯起來。
無疑,這是
智能城市建設過程中,所有機構、廠商都要面對的首個難題。一座城市如果真想實現智慧城市的愿景,
首先就要打破政府各機構、各部門之前的信息壁壘,將一個個信息孤島串聯起來,真正做到協同發展。

二.在建設過程中缺乏整體規劃
截止現在,全國已經有數百個城市宣布建設城市大腦。一個城市有環保大腦、交通大腦、醫療大腦,還有城市大腦。
可能每個政府部門都建了一個數據倉庫,但對外都叫“大腦”。
雖然都叫城市大腦,但各自的出發點和側重點各不一樣,有的聚焦于基礎的信息化建設,有的聚焦于交通、政務等行業應用。
這就導致了建設過程中存在“缺乏整體規劃、重復建設、盲目建設”等問題。
而要更好的處理這些問題,就需要政府在主導智慧城市建設的過程中進行更為完善的整體規劃。以人為本,讓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既享受著城市的便捷,
同時也能幫助居民解決交通擁堵、住房緊張、環境污染、秩序混亂等“城市病”。
城市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系統,系統內的子系統多、層次多,系統的功能和行為決不是各子系統功能和行為的簡單疊加或復合,
系統演化及系統行為都呈現出具有復雜性。所以,城市智慧化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工程。另外,智慧城市建設只有起點,沒有終點。
智慧城市建設是長期的、不斷完善的,而不是一次性“交鑰匙”工程。
正因如此,新型智慧城市的業務涉及廣、層次多,特別是現階段對于技術領先性和融合度的要求也在提升,
很難有一個企業可以獨立完成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。而傳統的“總包+分包”的模式,在這樣的巨系統面前也顯得格外無力。